首页 目录 稀贵试剂 4,4'-氧双(苯磺酰肼),≥93.0%
Y1108347

4,4'-氧双(苯磺酰肼) , ——

CAS NO.:——

Empirical Formula: C14H16ClNO6.3H2O

Molecular Weight: 417.86

MDL number:

包装 价格 库存 数量
100g RMB354.30 现货
500g RMB1376.00 现货
2.5kg RMB4304.00 现货
其他包装     询价
更新时间: 2025-05-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微信洽谈

化学性质

4,4'-氧代双苯磺酰肼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14N4O5S2,分子量为358.396。以下是关于该化合物的详细介绍:

物理性质

1.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2. 熔点:160-161℃。

3. 密度:约1.52g/cm³。

4. 折射率:1.645。

5. 溶解性:微溶于热水和乙醇,不溶于冷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6. 闪点:301.371°C。

7. 水溶性:在冷水中不溶,但在热水中有轻微溶解性。

8. 蒸汽压:0.001Pa at 80℃。

化学性质

1. 分解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分解释放出氮气,并使制品形成细微、优质、均匀的气孔结构。这种分解反应是其作为发泡剂的主要工作原理。

2. 稳定性:相对毒性小,不污染制品,属磺酰肼类最好的发泡剂之一。添加PD、CD和ZN盐会降低其分解温度。

3. 化学反应:可与多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如与碳酸氢钠并用可降低分解温度,用于氯丁橡胶时兼有促进硫化作用。

用途

1. 主要用途:作为橡胶、塑料工业用发泡剂,广泛应用于生产具有精细、均匀泡孔结构的无臭、无污染、不脱色泡孔状产品。

2. 适用材料:适用于天然橡胶和各种合成橡胶(如EPDM、SBR、CR、FKM、IIR、NBR)以及热塑性产品(如PVC、PE、PS、ABS)。也可用于橡胶-树脂混合料中使用。

3. 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应用于电线、电缆的制造;也适用于壁纸、地毯、通讯电缆、人造革及各种包装材料等的生产。

安全信息

1. 危险性符号:Xi(刺激性物品)。

2. 风险术语:R11(高度易燃),R44(在封闭情况下加热有爆炸危险)。

3. 安全术语: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4. 存储条件:应密封避光保存。

其他信息

- CAS号:80-51-3。

- EINECS号:201-286-1。

- 上游原料:4,4'-氧双苯磺酰氯。

危险属性

1. GHS分类: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该化合物属于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类别。

2. 安全术语:S26(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S37/39(穿戴适当的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3. 风险术语:R11(高度易燃);R44(在封闭情况下加热有爆炸危险)。

4. 急救措施: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皮肤接触后应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冲洗皮肤,并就医。食入后建议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尽快就医。

5. 消防措施:灭火介质为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施救。

6. 泄漏应急处理:个人应避免吸入扬尘,小心扫起并装入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时,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有害成分。

8. 安全数据表:由于具体的安全数据表可能因供应商和产品规格而异,因此无法直接提供。但通常安全数据表会包含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理化特性以及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信息。对于4,4'-氧双(苯磺酰肼),其安全数据表应详细列出上述相关信息,以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质量标准

1. 外观:白色粉末。

2. 含量:≥98%。

3. 水分:≤0.5%。

4. 分解温度:152-162℃。

5. 发气量:125 ml/g。

6. 包装:25kg纸板桶及编织袋。

7. 密度:1.52 g/cm³。

8. 熔点:160-161℃。

9. 折射率:1.645。

10. 溶解性:微溶于热水和乙醇,不溶于冷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11. 毒性:小白鼠急性口服毒性试验LD_(50)大于5200毫克/公斤,本品分解残渣对小白鼠急性口服毒性试验LD_(50)大于16000毫克/公斤。

此外,还需要注意其安全性描述S26;S37/39,危险性符号Xi,危险性描述R11;R44。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