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
- 4-氟-2,1,3-苯并恶二唑是一种黄色固体。
- 其分子量为138.09,分子式为C6H3FN2O。
- 该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在高温或有机溶剂中可能会发生分解。
2. 化学结构:
- 4-氟-2,1,3-苯并恶二唑的结构中含有一个氟原子取代的苯并恶二唑环,这种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
3. 稳定性:
- 在常温常压下,4-氟-2,1,3-苯并恶二唑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然而,在高温或特定有机溶剂中,它可能会发生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4. 生物活性:
- 尽管4-氟-2,1,3-苯并恶二唑本身可能不直接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但其结构中的苯并恶二唑环是许多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关键骨架。通过进一步的化学修饰,可以开发出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衍生物。
5. 合成方法:
- 4-氟-2,1,3-苯并恶二唑的合成通常涉及多步化学反应,包括亲核加成、消除反应等。具体的合成路线可能因起始原料和目标产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6. 安全信息:
- 在使用4-氟-2,1,3-苯并恶二唑时,需要注意其潜在的毒性和刺激性。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以及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危险属性
1. GHS分类
- 易燃液体 第4级:该物质在高温或与明火接触时可能会引发火灾。
- 健康危害未分类:目前没有明确的健康危害分类,但操作时应保持警惕。
- 环境危害未分类: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尚未明确分类,但在处理过程中仍需注意环境保护。
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疗意见。
-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 食入: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5. 消防措施
- 合适的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 特殊危险性: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确保足够通风。
- 紧急措施: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环保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旧布,干砂,土,锯屑)吸收泄漏物。一旦大量泄漏,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废弃处置。副危险性的防护措施:移除所有火源。一旦发生火灾应该准备灭火器。使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 技术措施: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烟雾产生。远离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使用防爆设备。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和脸。
-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贮存: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通风良好处。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包装材料:依据法律。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 工程控制: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 个人防护用品:呼吸系统防护:防毒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手部防护:防护手套。眼睛防护: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皮肤和身体防护:防护服。
9. 废弃处置
-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10. 安全数据表(SDS)
- 详细的安全信息可以参考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SDS),其中包含了更全面的信息,如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操作处置与储存等。
质量标准
1. 外观:应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
2. 熔点:应在150-154°C范围内。
3. 纯度:应≥98.0%。
4. 干燥失重:应≤0.5%。
5. 水分含量:应≤0.2%。
6. 重金属含量:应≤1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