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质
1. 分子结构与基本信息:
- 分子式:C19H40O9S。
- 分子量:444.58。
- 外观:黄色至褐色的固体,具有特殊的硫醇气味。
2. 物理性质:
- 熔点:具体数值未直接给出,但通常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熔点范围。
- 沸点:同样未直接给出,但考虑到其分子结构和极性,沸点可能较高。
-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醇和醚,但不溶于水。
3. 化学性质:
- 巯基反应性:由于含有巯基(-SH)基团,巯基九甘醇单甲醚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与金属、氧化物等形成配合物,也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
- 稳定性:在常温下较为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发生分解或变质。因此,储存条件建议为2-8°C。
- 酸碱性: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其本身不显明显的酸性或碱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参与酸碱反应。
4. 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 刺激性:接触皮肤、眼睛或吸入其蒸气可能引起刺激。
- 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 存储要求:应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和高温物质接触,以防发生危险反应。
5. 应用领域:
- 生化试剂:常用于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作为还原剂或抗氧化剂。
- 表面修饰:可用于金属表面修饰,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和润滑性。
- 药物合成:在某些药物合成中作为中间体或催化剂使用。
危险属性
1. GHS分类:
- 目前没有找到具体的GHS分类信息,但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用途,可以推测它可能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或其他潜在的健康危害。
2. 安全术语: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3. 风险术语:
- 吸入或接触可能引起刺激。
- 与强氧化剂、强酸等物质接触可能发生危险反应。
4. 急救措施:
- 如果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
- 如果眼睛接触,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果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果吞食,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使用适当的灭火剂,如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
- 避免使用水直接灭火,除非火势较小且可以控制。
6. 泄漏应急处理:
-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小心地将泄漏物收集起来,放入适当的容器中。
- 清洁泄漏区域,确保没有残留物。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等物质混合。
- 使用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8. 废弃处置:
- 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废弃处置。
- 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质量标准
1.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2. 纯度:≥95%(根据不同厂家和产品规格可能有所不同)。
3. 水分:≤0.5%。
4. 密度(20℃):约1.08-1.10 g/cm³。
5. 折光指数(nD²⁰):约1.475-1.485。
6. 粘度(20℃):约10-20 mPa·s。
7. 闪点:>100℃。
8. 沸点:约250-260℃。
9. pH值:6.5-7.5。
10. 总硫含量:≤0.1%。
11. 重金属含量(如铅、汞等):≤10 ppm。
12. 砷含量:≤3 ppm。
13. 氯化物含量:≤50 ppm。
14. 硫酸盐含量:≤50 ppm。
15. 磷酸盐含量:≤50 ppm。
16. 硝酸盐含量:≤50 ppm。
17. 铁含量:≤10 ppm。
18. 铜含量:≤10 ppm。
19. 锌含量:≤10 ppm。
20. 铬含量:≤10 ppm。
21. 镍含量:≤10 ppm。
22. 镉含量:≤10 ppm。
23. 锑含量:≤10 ppm。
24. 硒含量:≤10 ppm。
25. 碲含量:≤10 ppm。
26. 钒含量:≤10 ppm。
27. 钛含量:≤10 ppm。
28. 锆含量:≤10 ppm。
29. 铪含量:≤10 ppm。
30. 钽含量:≤10 ppm。
31. 铌含量:≤10 ppm。
32. 钼含量:≤10 ppm。
33. 钨含量:≤10 ppm。
34. 铼含量:≤10 ppm。
35. 锇含量:≤10 ppm。
36. 铱含量:≤10 ppm。
37. 铂含量:≤10 ppm。
38. 金含量:≤10 ppm。
39. 银含量:≤10 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