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
- 外观与性状:1-萘胺盐酸盐通常呈现为白色或灰色结晶粉末。在空气中见光可能会变色,如变蓝。
- 密度:其密度约为1.137g/cm³。
- 熔点:该化合物的熔点范围在272至275℃之间。
- 沸点:具体沸点未明确给出,但有资料提到其在常压下会升华。
- 闪点:闪点为152.1℃,表明其在加热时容易挥发并可能形成可燃气体。
- 溶解性: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2. 化学性质
- 酸碱反应:作为盐酸盐,1-萘胺盐酸盐在水中可解离出氯离子和1-萘胺阳离子,具有酸性特征。
- 稳定性: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可能发生分解,产生有毒烟雾。
- 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含有氨基和苯环结构,可能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
3.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较低,大鼠经口LD50(半数致死量)为7000mg/kg。
- 致肿瘤数据方面,大鼠经口LDLo(最低致死剂量)为7gm/kg/50W-C。
- 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3类致癌物清单中。
4. 生态学数据
- 对环境有危害,特别是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 生物降解性较差,好氧生物降解需要672~4320小时,厌氧生物降解则需要2688~17280小时。
危险属性
1. GHS分类:
- 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萘胺盐酸盐属于一般危化品,具体类别可能为第6.1类毒害品。
2. 安全术语:
-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接触。
- 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防护口罩。
3. 风险术语:
- 吸入、食入或经皮吸收对身体有害。
- 受高热分解释出氮氧化物和氯化氢烟雾,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并就医。
-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
-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就医。
-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并就医。
5. 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不易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烟气。
- 灭火方法: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禁止使用的灭火剂未明确提及,但需注意防护有毒烟气。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口罩、护目镜,穿工作服。
- 均匀喷洒稀盐酸,然后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7. 废弃处置:
- 废弃处置的具体方法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及,但通常应遵循当地环保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8. 安全数据表(SDS):
- SDS是化学品安全数据表的缩写,提供了化学品的详细安全信息,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等。
- 对于1-萘胺盐酸盐,可以参考相关化学品数据库或供应商提供的SDS以获取更详细的安全信息。
质量标准
1. 纯度:1-萘胺盐酸盐的纯度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纯度的产品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更少的杂质,这对于许多化学分析和合成反应至关重要。市场上常见的1-萘胺盐酸盐产品纯度一般在99%以上。
2. 外观:1-萘胺盐酸盐的外观通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这种形态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同时也反映了产品的纯度和结晶质量。
3. 熔点:1-萘胺盐酸盐的熔点范围在272至275℃之间。熔点的测定可以帮助确认产品的纯度和一致性,因为不同批次或不同来源的产品在熔点上可能存在差异。
4. 溶解性:1-萘胺盐酸盐在水中可溶,同时在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也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这一特性使得它在多种化学反应和应用中都能发挥作用。
5. 密度与闪点:1-萘胺盐酸盐的密度为1.137g/cm³,闪点为152.1℃。这些物理性质对于了解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6. 毒性数据:1-萘胺盐酸盐具有一定的毒性,大鼠经口LDLo为7000mg/kg,急性经口毒性为LD50 7000 mg/kg。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