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录 通用试剂 黄原胶,USP级
黄原胶
H1138074

黄原胶 , 11138-66-2

CAS NO.:11138-66-2

Empirical Formula: C8H14Cl2N2O2

Molecular Weight: 241.115

MDL number: MFCD00131256

包装 价格 库存 数量
25g RMB46.00 现货
100g RMB50.00 现货
500g RMB155.00 现货
1Kg RMB325.00 现货
其他包装     询价
更新时间: 2025-05-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微信洽谈

化学性质

1. 分子结构

- 组成单元:黄原胶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和D-葡萄糖醛酸按2:2:1的比例组成的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

- 二级结构:其分子链上的侧链末端含有丙酮酸基团,这种结构使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独特的流变性质。

2. 物理性状

- 外观:黄原胶通常为浅黄色至白色可流动粉末,稍带臭味。易溶于冷水和热水,溶液呈中性。

- 溶解性:它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但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 粘度特性:低浓度下即能产生高粘度,具有显著的增稠效果。

3. 流变性

- 假塑性:在静态或低剪切作用下,黄原胶水溶液具有高粘度;在高剪切作用下,粘度急剧下降,但当剪切力消除时,粘度会立即恢复。

- 触变性:其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流变特性,对悬浮液和乳浊液的稳定非常有效。

4. 稳定性

- 热稳定性: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10-80℃),黄原胶溶液的粘度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 酸碱稳定性:在pH 5-10范围内,粘度保持稳定;在pH小于4或大于11时,粘度有轻微变化。

- 盐类兼容性:与多种盐溶液(如钾盐、钠盐、钙盐、镁盐)混溶时,粘度不受影响。

- 酶解稳定性:黄原胶对大多数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具有很强的抗性。

5. 悬浮性和乳化性

- 悬浮能力:能够支持固体颗粒、液滴和气泡的形态,显示出很强的乳化稳定作用和高悬浮能力。

- 乳化性:对不溶性固体和油滴具有良好的悬浮作用,形成稳定的亲水性粘稠胶体。

6. 应用性能

- 食品工业:作为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和稳定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

- 石油工业:用于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和控制流变性,防止井壁坍塌。

- 医药领域:用作药物缓释材料,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 日用化工:在化妆品中作为保湿剂和表面活性物质,提供抗氧化和防止皮肤衰老的功效。

7. 改性研究

- 改性方法: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改性黄原胶,以增强其物理化学性质,扩大应用领域。

- 研究方向:包括改进其耐温性、耐盐性和耐酸碱性,以满足更多工业需求。

危险属性

一、GHS分类

- GHS类别: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黄原胶通常不被认为是有害化学品,因此未被归入特定的GHS类别。然而,在特定应用中,如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药品辅料时,黄原胶的使用需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二、安全术语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虽然黄原胶本身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较小,但长时间接触可能引起不适。

三、风险术语

- R36/38: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长期接触黄原胶粉末或溶液可能会对眼睛和皮肤造成轻微刺激。

四、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至少15分钟,如有必要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咨询医生意见。

3.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4. 食入:黄原胶作为食品添加剂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如果摄入过量或误食工业级黄原胶,建议就医咨询。

五、消防措施

- 灭火方法:黄原胶本身不易燃,但应远离火源和热源。在火灾情况下,使用适合周围环境的灭火剂进行扑救。

六、泄漏应急处理

1. 个人防护:清理人员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2. 清理方法:小心扫起黄原胶粉末,避免粉尘扬起。对于湿的黄原胶块状物,可使用合适的工具收集并装入密封容器中。清理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

七、废弃处置

- 废弃方法:废弃的黄原胶应按照当地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可考虑回收利用或作为工业废物交由专业处理机构处置。严禁将黄原胶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八、安全数据表(MSDS)

- 包含内容:黄原胶的安全数据表通常包含产品概述、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和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注意事项、运输信息以及法规信息等部分。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全面了解黄原胶的安全性和使用方法。

质量标准

1. 外观和感官要求

- 色泽:黄原胶应为类白色或浅米黄色的颗粒或粉末状物质。

- 气味:黄原胶应无异味,且无任何不良气味。

2. 理化指标

- 粒度:黄原胶的粒度通常在20目到80目之间,这一指标决定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分散性和溶解性。

- 干燥失重:干燥失重是衡量黄原胶含水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 灰分:黄原胶的灰分含量反映了其纯度,较低的灰分含量意味着更高的产品纯度。

- 粘度:黄原胶的粘度是其最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不同用途的黄原胶对粘度的要求也不同。

- pH值:黄原胶的pH值影响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一般应在6.0至8.0之间。

- 铅含量:食品级的黄原胶对铅等重金属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以保证食品安全。

3. 微生物指标

-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评估黄原胶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级黄原胶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

- 霉菌和酵母:霉菌和酵母的数量也是评价黄原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过多的霉菌和酵母可能会导致产品变质。

- 致病菌:黄原胶中不应含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4. 特殊指标

- 耐热性:黄原胶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耐盐性:黄原胶在不同盐浓度的环境中应保持其增稠和悬浮稳定的特性。

- 耐酸碱性:黄原胶应在广泛的pH范围内保持稳定,不发生分解或性质改变。

- 剪切稳定性:黄原胶在受到机械剪切时,应能保持其粘度和流变性质,不易发生降解。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