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录 稀贵试剂 山萮酸银,B0398
2489-05-6结构式图
S1131104

2489-05-6

CAS NO.:2489-05-6

Empirical Formula: C22H43AgO2

Molecular Weight: 447.44

MDL number: MFCD00059001

包装 价格 库存 数量
询价 询价
其他包装     询价
更新时间: 2025-05-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微信扫码,在线沟通。 微信洽谈

化学性质

1. 颜色:山萮酸银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2. 溶解性:山萮酸银在水中不溶,但在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可溶。

3. 酸性:山萮酸银具有一定的酸性,其pH值约为4-5。

4. 氧化还原性:山萮酸银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氧化成二价银离子和三价银离子。

5.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山萮酸银可以与金属离子如铜、铁、锌等形成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6. 与生物大分子的反应:山萮酸银可以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影响其结构和功能。

7. 毒性:山萮酸银的毒性较低,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肾脏损伤、神经系统损害等副作用。

危险属性

一、GHS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山萮酸银的物理性危害未被具体分类。在健康危害方面,它被归类为急性毒性4级,无论是通过经口、经皮还是吸入途径,均表现出有害特性。环境危害方面则未进行明确分类。

二、安全术语

- 信号词:警告

- 风险术语:R23/24/25:吸入、皮肤接触或吞咽有害

- 安全术语:S2:避免吸入;S24:避免接触皮肤;S26:不慎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S37: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S39:避免与氧化剂接触;S45: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时,立即就医。

三、风险术语

- R23:吸入有害。

- R24:与皮肤接触有害。

- R25:吞咽有害。

四、安全措施

1.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并休息。如感不适,立即呼叫医生或解毒中心。

- 食入:如感不适,呼叫医生或解毒中心,漱口。

-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清洗。若感不适,呼叫医生或解毒中心。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方便可摘除隐形眼镜并继续清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求医就诊。

2. 消防措施

- 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等适合用于扑灭火灾。

- 特殊危险: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有毒烟气,需特别小心。

-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适当方法,非相关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地方。

3.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 紧急措施:泄露区应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防止进入下水道。

- 处理方法: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根据法律法规处置。

4. 废弃处置

-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5. 操作处置与储存

- 通风良好: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处理,避免粉尘扩散。

- 防护用具: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和脸。

- 避光保存:储存于凉爽、阴暗处,避免接触氧化剂和光照。

质量标准

1. 外观:山萮酸银应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异味,无杂质。

2. 含量:山萮酸银的质量分数应在98%以上。

3. 溶解度:山萮酸银在水中的溶解度应在50g/L以上。

4. pH值:山萮酸银的水溶液pH值应在6-8之间。

5. 稳定性:山萮酸银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分解、变质。

6. 纯度:山萮酸银的纯度应达到99%以上。

7. 重金属含量:山萮酸银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8. 微生物限度:山萮酸银的水溶液中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