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质
1. 外观与溶解性
- 外观:2-氟苯甲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
- 溶解性: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2. 物理性质
- 密度:2-氟苯甲酸的密度为1.46 g/cm³(在25°C时)。
- 熔点:2-氟苯甲酸的熔点范围为122-125 °C。
- 沸点:2-氟苯甲酸的沸点为114 °C。
- 闪点:2,6-二氟苯甲酸的闪点为93.5ºC。
- 蒸汽压:2-氟苯甲酸的蒸汽压为0.016mmHg(在25°C时)。
3. 化学稳定性
- 2-氟苯甲酸钠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具有刺激性。
-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等物质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4. 反应活性
- 2-氟苯甲酸钠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 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取代、加成等反应。
5. 安全性
- 2-氟苯甲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吸入粉尘或溶液也可能有害健康。
- 使用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和呼吸面具。
- 储存时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6. 制备方法
- 2-氟苯甲酸钠可以通过将苯甲酸溶解在稀氢氟酸中,然后加入氯化钠制得2-氟苯甲酸,再通过中和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2-氟苯甲酸钠。
7. 用途
- 2-氟苯甲酸钠在化学和制药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缓蚀剂、杀菌剂和抗坏血酸的抗氧化剂等。
危险属性
1. GHS分类:根据化学品全球协调制度(GHS)的分类标准,2-氟苯甲酸钠属于低毒性物质,但其具体分类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而异。
2. 安全术语与风险术语: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7/39:使用合适的手套和防护面具;R36/37/38: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3.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眼睛接触时,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并就医。食入时,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就医。
4. 消防措施: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灭火方法包括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5.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6. 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为危险废物,需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进行废弃处置。
质量标准
1. 纯度:这是衡量2-氟苯甲酸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纯度的2-氟苯甲酸钠意味着其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杂质更少,适用于更多对纯度要求严格的应用场景。
2. 外观与形态:优质的2-氟苯甲酸钠通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状固体,无异味或具有轻微的化学气味。其外观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杂质或异物。
3. 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性是衡量2-氟苯甲酸钠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高质量的产品应能迅速溶解于水,形成清澈透明的溶液,无沉淀或浑浊现象。
4. 酸碱度:2-氟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应呈现一定的酸碱度范围。通过测定其pH值,可以判断产品的酸碱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含量是评估2-氟苯甲酸钠安全性的重要指标。高质量的产品应严格控制重金属的含量,以确保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安全。
6. 微生物限度:对于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的2-氟苯甲酸钠,微生物限度是必须控制的指标之一。产品应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检测,确保无菌或微生物含量极低。
7. 包装与储存条件:虽然这不是直接衡量2-氟苯甲酸钠质量的指标,但合适的包装和储存条件对于保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产品应采用密封包装,并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