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
2. 气味:具有恶臭。
3. 密度:0.845g/cm³。
4. 熔点:36至 43℃,也有资料指出为38-40℃。
5. 沸点:200-235℃,具体取决于压力条件,常压下为200-235℃,而在4mmHg(约599Pa)下则为260-263℃。
6. 闪点:129℃,但有资料指出大于230°F(约110℃)。
7. 折射率:1.464。
8. 蒸汽压:在25℃时为2.14E-08mmHg。
9. 溶解性: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和汽油等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 反应活性:正十二烷基硫醚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加成等。这些反应的具体条件和机理可能因实验条件和催化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因此,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与这些物质接触。
3. 腐蚀性:对某些金属(如铜、铝及其合金)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在与这些金属接触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危险属性
1. GHS分类:
- 物理性危害:未分类。
- 健康危害:未分类。
- 环境危害:未分类。
2. 安全术语: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 风险术语:
-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 食入: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5. 消防措施:
- 合适的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
- 不适用的灭火剂:水(有可能扩大灾情)。
- 特殊危险性: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6.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确保足够通风。
- 环保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
-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旧布,干砂,土,锯屑)吸收泄漏物。一旦大量泄漏,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7. 废弃处置:建议联系产品供应商或专业废弃物处理公司以获取具体的废弃处理方法。
8. 安全数据表(SDS):十二烷基硫醚的安全数据表提供了详细的化学品信息、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和使用该化学品至关重要。
质量标准
1. 纯度:十二烷基硫醚的纯度通常要求较高,一般工业级产品的纯度应≥99.5%。高纯度的产品在化学合成和工业应用中更为可靠,能够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2. 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液体,具有特殊的硫醚气味。其状态为液体,且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呈现不同的粘度。
3. 密度:十二烷基硫醚的密度约为0.845g/cm³(25℃)。这一指标有助于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计量。
4. 熔点:十二烷基硫醚的熔点范围通常在-7至-5℃,具体值可能因生产厂家和批次而异。熔点的测定对于了解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5. 沸点:十二烷基硫醚的沸点范围较宽,常压下一般在200-235℃,而在4mmHg的压力下则在260-263℃。沸点是衡量物质挥发性的重要参数,对于储存和运输条件有重要影响。
6. 闪点:十二烷基硫醚的闪点大于230°F(约110℃),这表明它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但在高温下仍需注意防火安全。
7. 折射率:十二烷基硫醚的折射率约为1.464,这是评估其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8. 溶解性:十二烷基硫醚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烃类和醇类,但不溶于水。这一特性使其在多种化学反应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